年“轻”就应该“疯狂”。
我们常听到一个词,叫“年轻气盛”,也经常会听到别人说,谁谁是“少年老成”。而对我来说,这两个词都可以用来概括我见到 Nick Daiber 的第一印象。而在这之前,他对我来说的神秘,却早有耳闻。
早在2011年的时候,他就通过参加 Pensole 在波特兰开办的专业球鞋设计培训课程,开启了自己实现梦想的履程。那时候的他,是全部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,别人都是步入大学校门或者即将从工业设计领域毕业的青年,而 Nick Daiber 是最青涩但是却是最努力的“孩子”。
第二年,他更是凭借出色的作品集,不仅在 adidas 联手 Pensole 的设计集训班中脱颖而出,更是得到了 adidas 实习的机会。此后的每年暑假,当别人都在旅游或者休假的时候,来自美国东部伊利诺伊州的他则会兴奋地背着家当,一个人横跨美国来到 adidas 在波特兰的北美总部。转眼今天,他不仅是 adidas Basketball 团队中最年轻的设计师之一,同时接手的第一个大任务就是操刀今年的 CrazyLight Boost 2016。
说起 CrazyLight 系列,这个靠不可思议的轻质而立足于市场的球鞋,从2011年面世以来,向来都成为每年 adidas Basketball 的领军主线产品。其代言阵容囊括了所有位置上的顶级巨星。而随着篮球比赛本身不再是巨人的游戏,这个系列的出现满足许多依靠速度致胜的新人需求。而在两年前,通过引进 boost 缓震科技,CrazyLight 开启了新的篇章:轻不再是唯一的卖点,而是通过极简的球鞋设计实现更全面的进攻表现。
Nick 其实是我这次 adidas 总部探游的最后一个采访对象,在我准备问题的时候,我就听见办公区有人拍着球走过来。随着击地的声音越来越近,我看到一个身着最新adidas Z.N.E夹克,抱个篮球的家伙。这篇独家对话 Nick Daiber 的专访,就是想通过他的视角,为我们解析关于这双鞋背后的奥秘。
SOLE:久闻不如一见,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关于CrazyLight Boost 2016。我必须说,你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多了,那么为我们介绍一下你自己吧?
Nick Daiber(以下简称ND): 我从小就是个球迷,爱画画的篮球迷,而且还是自我感觉创意特别多的那种小孩子(笑)。不过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,自己对篮球的热爱是否能有朝一日成为我工作生活的一部分。我可能9岁开始就关注球鞋了,我想后来去 Pensole 上课也是命中注定的因缘吧(笑)。我很感谢我的恩师,D’wayne Edwards 先生,因为我是当时班里唯一一个高中还没毕业的孩子,但是有他的支持和辅导,我学到了很多,也改变了我做事情的态度。
我在那时候的课上表现不错(ND的设计是那年Jordan Brand Melo 8 Futuresole的获奖作品之一),之后我得到了 adidas 的重视,我记得他们的人跟我说,以后想来 adidas 上班的话,随时恭候。我还以为是开玩笑,不过确实大学的每年暑假我都来这里实习,一直到我毕业,所以这份工作就自然而然摆在了我面前。
我正式加入这个大家庭,是两年前adidas决定重新规划篮球品类的时候。对我来说能和不同的设计师共事是非常美妙的事情。而眼前的这双 Crazy Light Boost 2016,是我承担的第一个大项目,真的是梦想成真的感觉。从小受篮球的影响,现在用设计把自己和这个领域牵线搭桥。
我还记得这个系列刚出道的时候就造成了不小的市场反响。这个系列在我接手之前,就感觉是为运动员服务的最佳方案之一,而终于能接过它的火炬,让我觉得梦想成真不再只是说说而已。
SOLE: 那接手这么大个任务,你觉得你一开始的侧重点放在哪了呢?
ND:其实我们的初衷就一个,做最终极的低帮篮球鞋。有的人会觉得这个目标太夸张,但是在我们看来,不是能不能的问题,而是这过程中能够找到启发我们的新答案。运动员的声音是我们最关心的,毕竟他们是真正创造和主宰比赛的人。我觉得我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,“在你们看来,最强大的低帮鞋是什么样子的?”而我们反复听得最多的词,就是没有担忧的球鞋是最棒的。
你穿上,就能上场,而且还能有好的表现。鞋的存在你甚至不会感受到,因为鞋本身不会让你分心或者产生多余的焦虑。但是实现这一点,我们觉得有一些关键点,一个就是抓地要精准,另一个就是动态支撑要好。一个经常急停或者速度快的球员,前掌的变向很多,这也成为侧重点之一。
SOLE: 事实上,你们的签约球星中,不乏多位穿着低帮球鞋的人,比如说利拉德和哈登。如你所说,寻求球员意见的过程中,又有哪些启发了你不停地探索呢?
ND: 这是我第一个重任,所以每个环节我都会剖析得很细。好鞋肯定是扎根于事实的,所以运动员告诉我们他们想要什么,永远都是最有利的起点。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词,就是“舒适”,而我们的理解就是第一,鞋要尽量贴合脚面,第二就是鞋要随脚而动。传统的鞋,鞋面的灵活性太小,结果你穿上打篮球就感觉硬,有的鞋可能穿了一段时间,老是有某个部分磨脚。所以纺织材质,成了我们新的突破点。
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,第一次训练课,几乎每个人都在尝试各自的新鞋。那个时候这是个不争的事实:磨合期过了的球鞋,才能渐入佳境。所以默认的概念中,新鞋都是不太舒服的,但是穿开了,肯定能更完美。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,这其实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。怎样才能把一双鞋做到你上脚的一瞬间,它就能感觉良好,然后无论你穿多久,还能保持它的高性能水准。对于我们的球员来说,这也是很重要的,毕竟有的人可能换鞋的频率更高,需要“磨合”的鞋是不能满足他们需求的。
SOLE: 那么设计的改进过程中,运动员提出了哪些试穿反馈,对你们明确方向有更好的帮助呢?
ND: 所有人对 boost 都很赞赏。对于很多球员来说,他们可能还没穿过全掌 boost 科技的球鞋,比如说洛瑞和杰夫·蒂格,他们都和我们说过希望能早日穿上全掌 boost 的篮球鞋。特别是蒂格,他穿过 boost 跑鞋,所以他总会说,“我需要这个科技在我的篮球鞋里。”他还让身边不是 adidas 的队友也试了试我们的球鞋,这些球员可能一开始对 boost 不太信任,但是上脚之后有的人会说,“看来我要换赞助商了,这要是在篮球鞋上就更好了。”
杰伦·布朗是另一个对这双鞋有不错好评的新人之一。我们也觉得很有意思,毕竟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后卫,但是他的全面能印证这双鞋的表现。
除了专业选手之外,我们还走访了很多球场,问了问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双鞋的感受。有时候我自己在公园里打球,看到他们脚上穿的鞋,会走过去问他们对自己球鞋的看法,这也帮助我去探索 CrazyLight 上新的突破点。我们去了杰伦·布朗的高中,看小队员们的训练。训练结束之后,我们把还在开发中的样品给他们看,而他们就开门见山告诉我们对这双鞋最直观的意见。那时候还是刚开始的阶段,所以每一个反馈都很有导向性。
SOLE: 你觉得你在设计这双鞋的过程中,是怎么去平衡性能和外观的关系的呢?很多你们新签约的选手,是这届新秀中的佼佼者。和他们的对话又是怎样?
ND: 这些球员确实年轻,甚至比我还年轻,大多数都是(笑)。我觉得对我来说,这是个优势,我更懂得他们的出发点和文化。
SOLE:你这不是间接说我们都老了吗(笑)。
ND:不是这个意思(笑)。我觉得最搞笑的是,当时在拉斯维加斯全国 uprising 的总决赛中,我们看到一些小球员在谈论我们的这双鞋,然后我们的运动营销的同事把我拉了过去,说我是这双鞋的设计师。有的人说我们是开玩笑呢,因为鞋对他们来说,表现太好了,有点让人不敢相信。有一个人亲口告诉我,他觉得这鞋是个老设计师做的,肯定不是我做的。我也知道,设计它的时候,我并没有遵循传统的概念,或者用酷炫的灵感来强化某些设计的观念。这种视觉冲击的感觉很真实,目的也很明确,就是来统治比赛的。假如设计能让人产生一种向上的情绪反应,那我们的方向就是对的。
SOLE: 我个人已经穿了这双 CrazyLight 有一个月的时间了,不仅样子好看而且我感觉很多部件都是有实际功能而不是样子货的。
ND: 你穿的是哪个配色?
SOLE: 哈登的美国队配色啊。但是,很遗憾,没能在里约看到他。
ND: 我们也觉得很可惜,不过好在洛瑞穿着它去了,所以我也很开心。你穿这双鞋的感受如何?
SOLE:说实话,我觉得后跟保护或者锁定可以更紧一些。本来我的脚后跟就偏瘦,也有人从来没遇到这个问题。你觉得你在设计的时候是怎么整合这些零部件在一起的呢?
ND: 你不是第一个告诉我后跟的问题的(笑),但是我可以保证,会有后续跟进的版本出来,会有很大改观的。不过说到这些细节的部分渐渐融合到一起,我觉得对我来说,灵感不是刻意的去找某一种感觉,而是说来就来的。很多时候我自问,“我到底想解决的是什么?”,然后想办法攻克这些非常有针对性的问题的时候,自然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。打球对我来说,就是最好的寻找方式。
SOLE:(转身问公关)他是经常在办公室里运球吗?
公关:我们早就习惯了。(笑)
ND: (笑) 是啊,他们都习惯了。我常打球,哪怕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会去楼下的外场投投篮。有时候同事看到我挣扎想事儿的时候,我可能就自己捡起球,然后拍着就出去了。也恰好我是样品的尺码,所以可能我在改鞋的时候,或者工厂给我发来开发样品后,我就穿着去试试,看看到底能不能做得更好一些。不过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一种创意环境。我们并非孤立的单兵作战。每个人之间的聊天也好,任何合作也好,都能碰出新灵感的火花。我觉得我们都不怕失败,而且我们也不怕承担风险。再加上大家都比较年轻,所以我们在一起很融洽,也配合得相当棒。
SOLE:那你觉得设计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?
ND:那一定是时间了(笑)。你想做的越好,你遇到的问题就越多。不过这个过程中,我也慢慢接受了有时候会失败在先的事实,只不过慢慢地自己就懂得,跌倒得越快或者跌倒得越狠,才能站起来跑更久走更远。尝试,钻研,然后验证,这样的过程才能让运动员包括我们认为所有的 creators ,也就是创造者们都能喜欢这个产品。当然使用全掌 boost 本身就是个挑战,我觉得我们最后关头还是实现了。
阅读推荐(点击图片查看)
「“我不是来这里和对手交朋友的,我的任务是阻止你,而不是让你喜欢我。”
我们永远只能买别人的?Kanye West很厉害,周杰伦也很厉害啊!"
球鞋城市记忆之北京
这个系列在过去20年里,一直都是鞋市中特别的存在。
别忘记还有这些颜值很高的冷门儿小椰子。